夏季篇之中暑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5-05-29浏览次数:466


一、中暑的临床表现及特点:

1、高温可以引起体温调节功能紊乱,在烈日下曝晒或高温环境下重体力劳动一定时间后,出现大汗、口渴、乏力、头晕、胸闷等症状时为中暑先兆,经阴凉处短暂休息,补充水和盐后,在短时间内症状即可消失。

2、在气温骤升及湿度亦高时,中暑极易发生,尤以产妇、老年人、体弱或慢性病患者多见。

3、除有中暑先兆的表现外,尚有发热(体温在38.5以上)、皮肤灼热、恶心、呕吐、血压开始下降、脉转细速等表现,而在数小时内能恢复者为轻症中署。

4、除上述症状外,并伴有昏厥、昏迷、痉挛,或一日内不能恢复者为重症中暑。

二、临床分型:
   
根据患者的不同表现可分为四种类型:
   
1、中暑高热;
   
2、中暑衰竭;
   
3、中暑痉挛;
   
4、日射病。

三、诊断依据:

1.在烈日下曝盼或高温环境下重体力劳动一定时间。

2.有发热、头晕、头痛、皮肤灼热、恶心、呕吐、昏厥、昏迷、痉挛等症状。

四、治疗原则

1.立即移至阴凉处或空调室中,并给予物理降温。

2.重症者迅速降温,头部戴冰帽、颈两侧、双侧腋下及腹股沟大动脉附近放冰袋(需由毛巾包裹后应用,以免引发局部皮肤冻伤),必要时应用氯丙秦冬眠疗法。

3.纠正水、电解质平衡。适量补充水分,口服补液盐最好,必要时给予静脉补液治疗。

4.防治合并症、控制感染。

五、用药原则

1.物理降温、氯丙秦和其他辅助药为主。

2.有心力衰竭病例应快速洋地黄化。

3.脑水肿病例除降温外,静滴20%甘露醇、速尿和糖皮质激素。

4.肾脏损害病例应用速尿无效者,应及早进行腹透或血液透析。

5.选用预防及控制感染的抗生素,并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时给予相应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