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休干部体检化验主要有血尿便三大常规,肝肾功能,血糖血脂,乙肝三系,血电解质及肿瘤标志物等;其数值指标对辅助离休老干部诊断治疗疾病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实际生活中,过度解读或轻视化验结果的情况都一定程度的存在;我们把这些化验指标的意义解读出来,希望老同志对此有客观的态度,化验结果只是一种临床辅助检查,它必须与患者的症状表现,查体以及其他特殊检查结合起来,才有真正的意义切无偏颇。 血常规 血常规检查是对血液中的有形成分——红细胞、白细胞及血小板进行质和量的分析。它不仅能反映机体的造血状态,对其他器官、组织疾病的诊断和监测亦有重要意义。 1、白细胞计数(WBC)是指单位体积血液中白细胞的数量,其正常参考值为:成人(4-10)×109/L。白细胞总数升高常见于各种细菌感染、炎症、出血、中毒、白血病等;其减少常见于流感、麻疹等病毒感染、严重败血症、药物或射线损伤及某些血液病等。 2、红细胞计数(RBC)是单位体积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其正常参考值为:成年男性(4-5.5)×1012/L,成年女性(3.5-5.0)×1012/L。红细胞总数病理性增加常见于先天性心脏病、慢性肺部疾病、脱水等,病理性减少则见于各种贫血、白血病、手术后。 3、血红蛋白(HGB)其正常参考值为:成年男性(120-160)g/L,成年女性(110-150)g/L。血红蛋白增多或减少的临床意义与红细胞相似。 4、血小板(PLT)计数测定的是单位体积血液中血小板的数量,其正常参考值为:(100-300)×109/L。血小板减少常见于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再生障碍性贫血、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药物过敏致血小板减少等疾病。 尿常规 小便化验指标白细胞、酮体、亚硝酸盐、尿胆原、胆红素、蛋白质、葡萄糖、尿比重、隐血、PH、维C这十一种。具体临床意义如下: 1、尿白细胞(U—LEU) 正常人尿中有少数白细胞存在,离心尿每高倍镜视野不超过5个。异常时,尿中含有大量白细胞,表示泌尿道有化脓性病变,如肾盂肾炎、膀胱炎及尿道炎等。 2、尿酮体(U-Ket) 正常参考值:阴性(-) 临床意义:阳性,见于糖尿病酮症、妊娠呕吐、子痫、腹泻、中毒、伤寒、麻疹、猩红热、肺炎、败血症、急性风湿热、急性粟粒性肺结、惊厥等。此外,饥饿、分娩后摄入过多的脂肪和蛋白质等也可出现阳性。 3、尿亚硝酸盐(NIT) 正常参考值:阴性(-) 临床意义:阳性,见于膀肮炎、肾盂肾炎等。 4、尿胆原(URO或UBG) 正常参考值:弱阳性 临床意义:阳性,见于溶血性黄疽、肝病等。阴性,见于梗阻性黄疽。 5、尿胆红素(U-BIL) 正常参考值:阴性(-) 临床意义:阳性,见于胆石症、胆道肿瘤、胆道蛔虫、胰头癌等引起的梗阻性黄疸和肝癌、肝硬化、急慢性肝炎、肝细胞坏死等导致的肝细胞性黄疽。 6、尿蛋白(PRO) 正常 阴性 临床意义;尿蛋白定性试验阳性或定量试验超过150mg/24h尿时称蛋白尿。 病理性蛋白尿见于:1、肾小球性蛋白尿2、肾小管性蛋白尿、3混合性蛋白尿、4溢出性蛋白尿、5假性蛋白尿 7、尿糖(GLU) 正常参考值:阴性 床意义:1、血尿增高性糖尿、 2、血糖正常性糖尿 3、暂时性糖尿 4、假性糖尿 8、尿比重(SG); 参考值1,015-1,025 9、尿酸碱度、(PH)参考值约6.5(波动在4.5-8.0) PH降低;见于酸中毒,高热。痛风、糖尿病、及口服氯化铵维生素C等 PH升高;见于碱中毒、尿潴留、膀胱炎、利尿剂、肾小管性酸中毒 10、隐血BLO 参考值;阴性 临床意义;泌尿系结石、急性肾小球肾炎、急进性肾炎、慢性肾炎、泌尿系肿瘤、结核、肾盂肾炎、膀胱炎、狼疮性肾炎、紫癜性肾炎 11、维C 参考值;阴性 临床意义;常规中VC的意义主要是在于借此判断其他一些相关结果的准确与否。VC是具有还原性的,但凡以氧化还原反应为检测原理的项目,都能受到VC的影响。如果VC阳性,那么相关项目的结果可信性就应受到置疑。可嘱其消除后再留取标本检测。 大便 1、颜色 正常颜色:正常粪便含粪胆素,所以呈黄色或棕黄色。如果粪便中含有未消化的蔬菜时,则呈绿色或菜绿色。 异常颜色: ① 色或柏油样便,见于上消化道出血如溃疡病出血、食道静脉曲张破裂、消化道肿瘤等。 ② 色,见于下消化道出血如痔疮、肛裂、肠息肉、结肠癌等。 ③ 果酱色,见于阿米巴痢疾、肠套叠等。 ④ 陶土色,见于肠道完全梗阻以及服钡餐造影后。 ⑤ 绿色,见于肠管蠕动过快,胆绿素在肠内尚未转变为粪胆素所致,如婴幼儿急性腹泻等以及粪便中混有未消化的蔬菜等。 2、性状 正常性状:粪便外观常为条状或稠粥样,便秘者可呈柱状或羊粪状,不混有黏液、脓血、寄生虫体等。 异常性状: ①水样便,见于急性肠炎、食物中毒,以及倾倒综合征(胃空肠吻合术后)等。婴幼儿腹泻常见蛋花汤样便。 ②黏液便,见于过敏性结肠炎、慢性结肠炎等。 ③黏液脓血便,见于急慢性痢疾、溃疡性结肠炎等。 ④凝乳块样便,见于婴儿脂肪或酪蛋白消化不良等。 3、显微镜检查 正常情况: 显微镜检查无红细胞、白细胞、寄生虫卵,但可见少量植物细胞、肌肉纤维等。 异常情况: ①红细胞,见于下消化道出血、肠道炎症、肠结核、结肠肿瘤等。 ②白细胞,见于肠道炎症。 ③巨噬细胞,见于细菌性痢疾、溃疡性结肠炎等。 ④肠黏膜上皮细胞,肠道炎症时增多。 ⑤肿瘤细胞,见于乙状结肠癌、直肠癌。 肝功能 1、反映肝实质损害的指标 主要包括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等,其中ALT是最常用的敏感指标,1%的肝细胞发生坏死时,血清ALT水平即可升高1倍。AST持续升高,数值超过ALT往往提示肝实质损害严重,是慢性化程度加重的标志。 2、反映胆红素代谢及胆汁淤积的指标 主要包括总胆红素(TBil)、直间接胆红素、尿胆红素、尿胆原、血胆汁酸(TBA)、γ—谷氨酰转肽酶(γ—GT)及碱性磷酸酶(ALP)等。肝细胞变性坏死,胆红素代谢障碍或者肝内胆汁淤积时,可以出现上述指标升高。溶血性黄疸时,可以出现间接胆红素升高。 3、反映肝脏合成功能的指标 主要包括白蛋白、前白蛋白、胆碱脂酶及凝血酶原时间和活动度等,长期白蛋白、胆碱脂酶降低,凝血酶原活动度下降,补充维生素K不能纠正时,说明正常肝细胞逐渐减少,肝细胞合成蛋白、凝血因子功能差,肝脏储备功能减退,预后不良。 肾功能 1、血尿素氮(BUN) 临床意义:增高:急慢性肾炎、重症肾盂肾炎、各种原因所致的急慢性肾功能障碍,心衰、休克、烧伤、失水、大量内出血、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前列腺肥大、慢性尿路梗阻等。 以上是对血尿素氮正常值以及偏高的。 2、血肌酐 参考值:正常情况:成人 男79.6~132.6μmol/L 女70.7~106.1μmol/L。 临床意义:增加:肾衰、尿毒症、心衰、巨人症、肢端肥大症、水杨酸盐类治疗等。减少:进行性肌萎缩,白血病,贫血等。 3、血尿酸 参考值:正常情况:成人 男149~417μmol/L 女89~357μmol/L >60岁 男250~476μmol/L 女190~434μmol/L。 临床意义:增加:痛风、急慢性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恶性贫血、肾衰、肝衰、红细胞增多症、妊娠反应、剧烈活动及高脂肪餐后等。 4、尿素氮/肌酐比值(BUN) 参考值:正常情况:12:1~20:1 临床意义:增高:肾灌注减少(失水,低血容量性休克,充血性心衰等),尿路阻塞性病变,高蛋白餐,分解代谢亢进状态,肾小球病变,应用糖皮质类固醇激素等。 降低:急性肾小管坏死。 肿瘤标志物 1、甲胎蛋白(AFP)(周一~周五检测,可当天出报告,急诊可随时检测) AFP是早期诊断原发性肝癌最敏感、最特异的指标,适用于大规模普查,如果成人血AFP值升高,则表示有患肝癌的可能。 2、癌胚抗原(CEA) CEA测定主要用于指导各种肿瘤的治疗及随访,对肿瘤患者血液或其他体液中的CEA浓度进行连续观察,能对病情判断、预后及疗效观察提供重要的依据。CEA的检测对肿瘤术后复发的敏感度极高,可达80%以上,往往早于临床、病理检查及X光检查。 3、癌抗原125(CA125) CA125是卵巢癌和子宫内膜癌的首选标志物。 4、癌抗原15-3(CA15-3) CA15-3是乳腺癌的最重要的特异性标志物。 肺癌、胃肠癌、卵巢癌及宫颈癌患者的血清CA15-3也可升高,应予以鉴别,特别要排除部分妊娠引起的含量升高 5、癌抗原19-9(CA19-9) CA19-9是胰腺癌,胃癌,结、直肠癌、胆囊癌的相关标志物 6、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 TPSA是前列腺癌的特异性标志物。血清TPSA升高一般提示前列腺存在病变(前列腺炎、良性增生或癌症)。血清PSA是检测和早期发现前列腺癌最重要的指标之一,血清TPSA定量的阳性临界值为大于10μg/L,前列腺癌的诊断特异性达90%-97%。TPSA也可用于高危人群前列腺癌的筛选与早期诊断。 7、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 单项的血清总PSA(TPSA)测定不能明确鉴别前列腺癌和良性的前列腺增生。通过FPSA/TPSA比值达到鉴别前列腺癌或良性的前列腺增生的目的。前列腺癌患者的FPSA/TPSA比值明显偏低,良性的前列腺增生患者的FPSA/TPSA比值显著增高。FPSA/TPSA界限指定为0.15,低于该值高度怀疑前列腺癌,其诊断敏感性明显优于TPSA 乙肝三系 所谓“乙肝三系”,指的是检查乙型肝炎的5个常用免疫学检查项目:一对为表面抗原(HBsAg)、表面抗体(HBsAb);一对为e抗原(HBeAg)、e抗体(HBeAb);一对为核心抗原(HBcAg)、核心抗体(HBcAb)。因为核心抗原在细胞核内,检测复杂,一般实验室无法检测,因而就只有两对半,通常化验单上分别用英文代号表示,依次为:HBsAg、HBsAb(抗—HBS)、HBeAg、HBeAb(抗—HBe)、HBcAb(抗—HBc)。 1、 HBsAg:它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标志。 2、 HBsAb(抗—HBs):是由HBsAg诱导产生的,被认为是一种保护性抗体,它的出现标志着能对HBV感染产生特异性免疫。 3、 HBeAg:是组成乙肝病毒核心的部分,它的出现是乙型肝炎的重要标志,传染性强。 4、 HBeAb(抗—HBe),不是保护性抗体,它的出现,表明HBV复制减少,传染性减弱。 5、 HBcAb(抗—HBc),也不是保护性抗体。抗—HBc包括抗—HcIgM抗体和抗—HBcIgG抗体。抗—HBcIgM抗体出现早,但消失较快,持续时间短,故化验报告单上抗—HBcIgM抗体阳性可作为HBV感染及复制的标志。 1、3、5阳性俗称大三阳 1、4、5阳性俗称小三阳 血液电解质 钾(K) [正常参考值]3.5-5.5mmol/L。 [临床意义] 增高见于:摄入过多,如大量输入库存血,补钾过快过多,过度使用含钾药物。钾排泄障碍,见于肾功能衰竭、肾上腺皮质机能减退症、长期使用保钾利尿药物,长期低钠饮食。细胞内钾外移增加,如大面积烧伤,创伤,组织挤压伤、低醛固酮血症、重度溶血等。 减低 见于肾上腺皮质机能亢进、严重呕吐、腹泻、服用利尿剂和胰岛素、钡盐中毒、代谢性碱中毒、低钾饮食等。 钙(Ca) [正常参考值]2.1-2.6mmol/L。 [临床意义]增高 见于维生素D过多症、结节病、急性骨萎缩、甲状旁腺机能亢进、多发性骨肿瘤、血液中二氧化碳张力增加等。 钠(Na) [正常参考值]135-145mmol/L。 [临床意义]增高 见于垂体前叶肿瘤、肾上腺皮质机能亢进、严重脱水、中枢性尿崩症、过多输入含钠盐溶液、脑外伤、脑血管意外等。减低 见于糖尿病、肾上腺皮质机能不全、消化液丢失过多(如呕吐、腹泻)、严重肾盂肾炎、肾小管严重损害、应用利尿剂大量出汗、大面积烧伤、尿毒症的多尿期等。 磷(P) [正常参考值]0.87-1.45mmol/L。 [临床意义]增高 见于慢性肾炎尿毒症、甲状旁腺机能减退症、维生素D过多症、多发性骨髓瘤及骨折愈合期等。减低 见于佝偻病、软骨病、糖尿病、肾小管病变、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症、维生素D过少症、长期吸收不良及腹泻致磷摄入减少等疾病。 血糖 临床上所说的血糖是指血浆中的葡萄糖。空腹血糖(FPG),是指隔夜空腹(至少8-1 0小时除饮水外未进任何食物)于早餐前抽静脉血所测的血糖,它间接反映基础胰岛素的分泌功能;餐后2小时血糖(P2hPG)则可间接反映胰岛β细胞的储备功能。 空腹血糖≥7.0毫摩尔/升和(或)餐后2小时血糖≥1 1·1毫摩尔/升即可诊断为糖尿病;空腹血糖在6.1-7.0毫摩尔/升为空腹血糖受损(I FG),餐后2小时血糖在7.8~11.1毫摩尔/升为糖耐量受损(I GT)。空腹血糖受损和糖耐量受损统称为糖尿病前期。?作为糖尿病患者,理想情况下血糖应控制在:空腹血糖<6·1毫摩尔/升,餐后2小时血糖<8·O毫摩尔/升。 糖化血红蛋白和糖化血清蛋白 血糖水平受饮食、运动量、情绪、药物的影响而经常波动,因此,化验一次血糖只能反映采血那一刻的血糖水平,不能反映采血前一段时间内的平均血糖水平。而糖化血红蛋白可以反映采血前2-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其正常值为4%~6%。我国糖尿病指南要求,糖尿病患者应将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6·5%以下。糖化血清蛋白反映的是此前2-3周内的平均血糖水平,其正常值为1·5??2.4毫摩尔/升。对于血糖波动较大的糖尿病患者,了解其平均血糖水平更有意义。但糖化血红蛋白不能用于糖尿病的诊断,也不能用糖化血红蛋白和糖化血清蛋白化验结果来指导每日降糖药物的用量。 血脂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化验项目主要包括: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A1载脂蛋白B等6项。 1、总胆固醇:增高,常见于胆道梗阻、肾病综合征、慢性肾小球肾炎、淀粉样变性、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传染性肝炎、门脉性肝硬化、某些慢性胰腺炎、自发性高胆固醇血症、家族性高a-脂蛋白血症、老年性白内障及牛皮癣等。减少,常见于严重贫血、急性感染、甲状腺机能亢进、脂肪痢、肺结核、先天性血清脂蛋白缺乏及营养不良。 2、甘油三酯:增高,常见于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糖尿病、肾病综合征、胆道梗阻、甲状腺功能减退、急性胰腺炎、糖原累积症、原发性甘油三酯增多症。 3、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减少,常提示易患冠心病。 4、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增高,常提示易患动脉粥样硬化所导致的冠心病、脑血管病。 载脂蛋白中的ApoA、ApoB可用于估计心脑血管风险度,高密度脂蛋白ApoA下降和ApoB增高在心脑血管病中最为明显,还见于高脂蛋白血症和其他异常脂蛋白血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