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局级干部直属党支部赴金山上海点甜机器人智慧农场 开展“三看”活动

发布者:离退休投稿员发布时间:2023-03-15浏览次数:10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全国“两会”胜利召开之际, 314日一早,退休局级干部直属党支部的老同志们早早来到校门口汇合,前往位于金山区亭林镇的上海点甜机器人智慧农场开展三看活动,感受上海乡村振兴新面貌。

上海点甜机器人智慧农场位于金山区松前路,老同志们一下车就被农庄大门上醒目的口号——“用芯种有点甜,致敬每一种不可能”吸引。智慧农场有占地500亩的实验基地,同时还种植了由机器人悉心“照料”的名为“梨说”品牌的网红梨。初春季节,梨园里刚刚有了一点新绿,要待到夏季才有收获,因果实大、甜份足、绿色环保,历年都是预售就“秒”空。老同志们在理事长---校友王金悦以及农场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参观了农场里呈列的各种农业机械,从早期的柴油农机,到现代AI技术控制的农业机器人,工作人员还用手机控制农业机器人,现场展示在农田里的工作情况,这些农机实物向老同志们一一讲述了农业机械的发展历史。农场里,竖着一个巨大的锄头雕塑。这样的传统农具代表着落后的生产方式,它已经不再适合现代农业的生存需求。但将它搁置在农场显眼的位置,也是提醒我们在利用高新技术的同时,也应该保留老一辈的农匠精神。王金悦这样解释这个大锄头的含义。

随后,大家聚集在会议中心,观看介绍上海点甜机器人智慧农场的视频,在一个连接两个大棚的“小棚”里,旋耕机器人、播种机器人、植保机器人、除草机器人、喷洒机器人、采摘机器人……整齐列队的机器人竟有近30个,涵盖了从整地到收获的各个生产环节。“这是景深摄像头,还有双目摄像头,这些摄像头可以让采摘机器人识别其所处环境,也可以在5G网络支持下,通过图像识别技术和大数据系统,秒算苹果、橘子、草莓、黄瓜等农作物果实与机器人间的距离,并把有关指令传达至机器人手臂,快速采摘。王金悦边看边向老同志们介绍。

之后,老同志们听王金悦讲述自己的创业故事。1987年出生的王金悦是金山农民的儿子,2010年大学毕业后曾任多家互联网公司的市场总监、运营总监,收入不菲。但一次回家探亲,还在种地的父亲无意间说的一句话深深触动了他,让他作出了改变人生的决定。“等我们老了干不动了,以后谁来干农活?”父亲的话让王金悦想起,自己小时候就有一个心愿:发明一种机器代替老爸老妈去种地,让妈妈不要流汗,让爸爸不要晒得那么黑、那么辛苦。“当时的愿望忘了吗?那我现在为什么不狠下这一条心,做农业机器人?”2015年,他毅然辞去高薪工作,回家乡创业。王金悦联系了几位有共同理想的年轻人,开始研发智能机器人。这个团队里,有机械工程师、电子工程师,还有通信、软件方面的技术人员。每人负责一个模块,一遍又一遍探索和测试,终于研制出几台比较实用、又适合大规模推广的机器人。2017年,上海点甜机器人智慧农场在亭林镇成立,这是由一群85后年轻人返乡创业建立的机器人农庄,如今成为了国内首个集研发、科创、休闲于一体的现代化农业人工智能科创综合体。

老同志纷纷赞叹王金悦用他的新理念、新技术赋能农业,全身心投入农业现代化发展,大家非常关心智慧农场的未来发展。王金悦介绍,目前AI技术控制的农业机器人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农业机器人大大降低了农业成本,提高农民收入,订单从20213000万在一年内剧增至2.5亿,并在大虹桥地区的农业机械研究所设立了研发基地,吸引更多的年轻人致力于现代农业高新技术开发。

现场,王金悦深情地回忆起母校四年难忘的求学经历,感恩母校领导和老师给予自己的谆谆教诲,牢记“厚德 博学 求是 笃行”的校训,不忘初心,立志于农业现代化乡村振兴事业,让农民真正实现“吹着空调种地“边喝咖啡边种田”的愿望。最后,老同志们与王金悦校友合影留念,并欢迎他能够常回母校给学弟学妹们讲诉成长经历。

下午,老同志们到金山区朱泾镇的“花开海上生态园”,梅花、郁金香、早樱等花卉竞相开放,大家欣赏着园中美丽的春光,感受春意盎然的蓬勃气息。大家还饶有兴趣地关注正在建设中的“花海芳香小镇”,据悉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助力乡村振兴。

一天的“三看“活动,内容丰富充实,大家纷纷赞叹上海农业高新技术高速发展,农村正发生着巨大变化,绘就着一幅幅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上海点甜机器人智慧农场、花开海上生态园、花海芳香小镇正是党的二十大提出的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战略,全面推进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 “五个振兴”的生动实践。